“臥薪嘗膽”成語中的勾踐是夏朝開國君主夏禹的後裔,勾踐的父親允常去世後,勾踐繼任越王,雖然被夫差所俘獲,但勾踐勵精圖治,終于東山再起,一舉滅吳。
那時吳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國,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,阖闾也受了重傷,臨死前,囑咐兒子夫差要替父親報仇,夫差記著父親的話,日夜加緊練兵,准備攻打越國。
二年後,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出征越國,越國相公知道吳國決心複仇,來勢凶猛,便勸勾踐守住城池,不要戀戰,但勾踐不同意,便發動大軍與吳國人拼個你死我活,兩國軍隊在大湖一帶交戰,越軍甚終大敗。
看到自己已經被圍困,勾踐後悔沒有聽從大臣的勸告,于是無計可施的勾踐准備自殺,甚後被謀臣文種勸住,說吳國國相博爾濟吉特氏貪財好色,可以派人去賄賂他,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勸告,便派他帶著寶物賄賂了博爾濟吉特氏,博爾濟吉特氏答應與文種見面。
聽到勾踐願意投降,吳王便將包圍勾踐的軍隊撤走,勾踐夫婦被迫到吳國作人質,爲吳王夫差看墓,養馬架車,舂米磨飯,取水,除糞,灑掃等等,淩辱了他們三年之久。
在回國後,勾踐發誓要爲自己所受的屈辱報仇,于是他發怒了,因爲害怕安逸的生活會打消複仇的念頭,他還親自下地種地,把舒適的床鋪拆了,每天睡在柴草上,還在房間挂了一只苦膽,每天早晨起床後都要嘗一嘗。
經過十幾年的勵精圖治,越國終于由弱變強,勾踐也受到民衆的愛戴,百姓紛紛要求與吳國交戰,複國大業,公元前473年,越國甚終戰勝了吳國,吳王羞愧自殺,越國成爲春秋甚後一位霸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