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師表對照注釋】
原文1:
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(cú)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(pí)弊,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。然侍衛之臣不懈(xiè)于內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蓋追先帝之殊遇,欲報之于陛下也。誠宜開張聖聽,以光先帝遺(yí)德,恢弘志士之氣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義,以塞(sè)忠谏之路也。
譯文1:
先帝開創的大業未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。現在天下分爲三國,益州地區民力匮乏,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期啊。不過宮廷裏侍從護衛的官員不懈怠,戰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,大概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(作戰的原因),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。(陛下)你實在應該擴大聖明的聽聞,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,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,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,說不恰當的話,以致于堵塞人們忠心地進行規勸的言路。
原文2:
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(zhì )罚臧(zāng)否(pǐ),不宜异同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
譯文2:
皇宮中和朝廷裏的大臣,本都是一個整體,獎懲功過,好壞,不應該有所不同。如果有做奸邪事,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,應當交給主管的官,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,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,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,使宮內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。
原文3:
侍中、侍郎郭攸(yōu)之、費祎(yī)、董允等,此皆良實,志慮忠純,是以先帝簡拔以遺(wèi)陛下。愚以爲宮中之事,事無大小,悉以咨之,然後施行,必能裨(bì)補阙漏,有所廣益。
譯文3:
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費祎、董允等人,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,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,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。我認爲(所有的)宮中的事情,無論事情大小,都拿來跟他們商量,這樣以後再去實施,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,可以獲得很多的好處。
原文4:
将军向宠,性行(xíng)淑均,晓畅军事,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能,是以众议举宠为督。愚以为营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(háng )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
譯文4:
將軍向寵,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,精通軍事,從前任用時,先帝稱贊說他有才幹,因此大家評議舉薦他做中部督。我認爲軍隊中的事情,都拿來跟他商討,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一心,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們的位置。
原文5:
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;親小人,遠賢臣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。先帝在時,每與臣論此事,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(huán)、靈也。侍中、尚書、長(zhǎng)史、參軍,此悉貞良死節之臣,願陛下親之信之,則漢室之隆,可計日而待也。
譯文5:
親近賢臣,疏遠小人,這是西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;親近小人,疏遠賢臣,這是東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。先帝在世的時候,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,沒有一次不對桓、靈二帝的做法感到歎息痛心遺憾的。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,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、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,希望陛下親近他們,信任他們,那麽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。
原文6:
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陽,苟全性命于亂世,不求聞(wén)達于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(bēi)鄙(bǐ),猥(wěi)自枉屈,三顧臣于草廬之中,咨臣以當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。後值傾覆,受任于敗軍之際,奉命于危難之間,爾來二十有(yòu)一年矣!
譯文6:
我本來是平民,在南陽務農親耕,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,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。先帝不因爲我身份卑微,見識短淺,降低身份委屈自己,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,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,我因此相當感動,就答應爲先帝奔走效勞。後來遇到兵敗,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,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,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。
原文7:
先帝知臣謹慎,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來,夙(sù)夜憂歎,恐托付不效,以傷先帝之明,故五月渡(dù)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當獎率三軍,北定中原,庶(shù)竭驽(nú)鈍,攘(rǎng)除奸凶,興複漢室,還于舊都。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。至于斟酌損益,進盡忠言,則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
譯文7:
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,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。接受遺命以來,我早晚憂愁歎息,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,以致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,所以我五月渡過泸水,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。現在南方已經平定,兵員裝備已經充足,應當激勵、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,平定中原,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,鏟除奸邪凶惡的敵人,恢複漢朝的基業,回到舊日的國都。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,並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。至于處理事務,斟酌情理,有所興革,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,那就是郭攸之、費祎、董允等人的責任了。
原文8:
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,不效,則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靈。若無興德之言,則責攸之、祎、允等之慢,以彰其咎(jiù)。陛下亦宜自謀,以咨诹(zōu)善道,察納雅言,深追先帝遺诏。臣不勝受恩感激!
譯文8:
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,興複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,如果沒有成功,就懲治我的罪過,(從而)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。如果沒有振興聖德的建議,就責罰郭攸之、費祎、董允等人的怠慢,來揭示他們的過失;陛下也應自行謀劃,征求、詢問治國的好道理,采納正確的言論,以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。我感激不盡。
原文9:
今當遠離,臨表涕零,不知所雲。
譯文9:
今天(我)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,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,也不知說了些什麽。
【後出師表原文】
先帝深虑汉、 贼不两立, 王业不偏安, 故托臣以讨贼也。 以先帝之明, 量臣之才, 固知臣伐贼, 才弱敌强也。 然不伐贼, 王业亦亡。 惟坐而待亡, 孰与伐之?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。 臣受命之日, 寝不安席, 食不甘味。 思惟北征。 宜先入南。 故五月渡泸, 深入不毛, 并日而食; 臣非不自惜也, 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, 故冒危难, 以奉先帝之遗意也, 而议者谓为非计。 今贼适疲于西, 又务于东, 兵法乘劳, 此进趋之时也。 谨陈其事如左:
高帝明并日月, 谋臣渊深, 然涉险被创, 危然后安。 今陛下未及高帝, 谋臣不如良、 平, 而欲以长策取胜, 坐定天下, 此臣之未解一也。
刘繇、 王朗各据州郡, 论安言计, 动引圣人, 群疑满腹, 众难塞胸, 今岁不战, 明年不征, 使孙策坐大, 遂并江东, 此臣之未解二也。
曹操智计, 殊绝于人, 其用兵也, 仿佛孙、 吴, 然困于南阳, 险于乌巢, 危于祁连, 逼于黎阳, 几败北山, 殆死潼关, 然后伪定一时耳。 况臣才弱, 而欲以不危而定之, 此臣之未解三也。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, 四越巢湖不成, 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, 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, 先帝每称操为能, 犹有此失, 况臣驽下, 何能必胜? 此臣之未解四也。
自臣到汉中, 中间期年耳, 然丧赵云、 阳群、 马玉、 阎芝、 丁立、 白寿、 刘郃、 邓铜等及曲长、 屯将七十余人, 突将、 无前、 賨叟、 青羌、 散骑、 武骑一千余人。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, 非一州之所有; 若复数年, 则损三分之二也, 当何以图敌? 此臣之未解五也。
今民穷兵疲, 而事不可息; 事不可息, 则住与行劳费正等。 而不及今图之, 欲以一州之地, 与贼持久, 此臣之未解六也。
夫难平者, 事也。 昔先帝败军于楚, 当此时, 曹操拊手, 谓天下以定。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, 西取巴蜀, 举兵北征, 夏侯授首, 此操之失计, 而汉事将成也。 然后吴更违盟, 关羽毁败, 秭归蹉跌, 曹丕称帝。 凡事如是, 难可逆见。 臣鞠躬尽瘁, 死而后已。 至于成败利钝, 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。
【隆中對司馬光翻譯】
諸葛亮親自耕種田地,喜愛吟唱《梁父吟》。他身高八尺,常常把自己與管仲、樂毅相比,當時的人沒有誰承認這一點。只有博陵崔州平,穎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,說是確實這樣。當時劉備駐軍在新野。徐庶拜見劉備,劉備很器重他,徐庶對劉備說:“諸葛孔明,是臥龍啊,將軍可願意見他嗎?”劉備說:“您和他一起來吧。”徐庶說:“這個人只能到他那裏去拜訪,不能委屈他,召他上門來,您應當屈身去拜訪他。”
于是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,共去了三次,才見到。劉備于是叫旁邊的人避開,說:“漢朝的天下崩潰,奸臣竊取了政權,皇上逃難出奔。我沒有估量自己的德行,衡量自己的力量,想要在天下伸張大義,但是自己的智謀淺短、辦法很少,終于因此失敗,造成今天這個局面。但是我的志向還沒有罷休,您說該采取怎樣的計策呢?”
諸葛亮回答道:“自董卓篡权以来,各地豪杰纷纷起兵,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。曹操与袁绍相比,名声小,兵力少,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,从弱小变为强大,不仅是时机好,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。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,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,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。孙权占据江东,已经历了三代,地势险要,民众归附,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,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,而不可谋取他。荆州的北面控制汉、沔二水,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,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,西边连通巴、蜀二郡,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,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,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,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?益州有险要的关塞,有广阔肥沃的土地,是自然条件优越,物产丰饶,形势险固的地方,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。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,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,人民兴旺富裕、国家强盛,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。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。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,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,广泛地罗致英雄,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,如果占据了荆州、益州,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,西面和各族和好,南面安抚各族,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,对内 国家政治;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,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、洛阳进军,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,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,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?如果真的做到这样,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。”
劉備说:“好!”从此同諸葛亮的情谊 天地深厚了。
關羽、張飛等人不高興了,劉備勸解他們說:“我有了孔明,就像魚得到水一樣。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什麽了。”關羽、張飛才平靜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