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施簡介
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西施居首,又叫西子、先施、麗姬“沈魚落雁之容,閉月羞花之貌”之美譽,“沈魚”一詞,稱得上是古代名媛,講述的就是西施天生麗質,婀娜迷人,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遊水,漸沈于水底,故譽其有“沈魚”之美。西施是巨蟹座生于水鄉,浣紗于荷花之側,凡畫西施之圖,莫不配荷花。越王認爲真正的佳人須具備三個條件,一是美貌,二是善歌舞,三是體態,之後三年時間學會歌舞和禮儀。說的是在西施離開三年後,她床上的繡花被依然留有余香,可見西施體香的芬芳馥郁。
西施秘史
章開宗明義
苎蘿村裏柳絮飛,幾家兒女制羅衣。
怪底西家有之子,亂頭粗服浣紗溪。
亂頭粗服天姿絕,何物老媪生國色。
向人含颦默無言,背人揮淚嬌難匿。
一朝應诏入吳宮,珠衫汗濕怯曉風。
歌舞追歡樂未央,運籌衽席建奇功。
奇功就,霸圖覆。
畫漿芙蓉瘦,胥台麋鹿走。
響廊空館娃秋,遺香殘月昏黃候。
西施的故事
西施的一生,曆經坎坷。其中西施與範蠡的愛情故事最爲淒美。範蠡是春秋未年楚國人,曾助越王勾踐劍刻苦圖強。相傳,在一個春光明媚的豔陽天,他出訪民間。來到諸暨蘿山下若耶溪,遇見正在浣紗的西施,範大夫被她的天姿國色所傾倒,就以溪水之紗訂白首之約。沒有想到,時局混亂不堪,吳王夫差爲報殺父之仇,領兵打進了越國。越軍被打敗後,越王勾踐作了俘虜,範蠡作爲人質跟隨越王夫婦到吳國做奴隸,無奈他和西施天各一方,婚事不了了之。幾年後,勾踐夫婦和範蠡回國。勾踐臥薪嘗膽,力圖于報仇雪恥。範蠡向勾踐提出使用西施這個“美人計”,西施被範蠡的愛國熱情感動,自歎薄命,同意去吳國。夫差果然大喜,寵愛西施無比,日夜莺歌燕舞,最終,吳國被越國滅掉。
眼裏出西施
恋爱关系会放大 评价和他人对 评价之间的差异,也放大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间的差异,这种“ 眼裏出西施”效应和 自我面孔高估效应,有助于提高个人自信心、巩固情侣间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