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紙上談兵”成語字面意思是在紙上談論兵馬之戰的戰術,後來比喻不聯系實際空談。那麽你知道這個習語中的主角是誰嗎?而他甚終的結局呢?今日小編就來爲大家講解一下紙上談兵的趙括。
作爲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,趙括自小就對兵法了如指掌,年少輕狂,卻缺乏戰場經驗,不懂得靈活應變。
秦趙之間的戰爭在公元前262年就開始了,一直持續到長平。趙將軍是廉頗,廉頗命令士兵增建堡壘,加深壕溝,死守陣地,與遠在的秦軍長期對峙。秦軍遠道而來,數次三番相逼,趙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沒多久,趙國朝堂裏就議論起來,認爲大將軍廉頗年紀太大,應該派年輕的趙括去,戰事不能拖那麽長時間。趙王便派人催促廉頗進行戰鬥,廉頗不聽,仍堅守陣地,並連續堅持了幾天,趙王便召來趙括。
在趙王文趙括大敗秦軍後,趙括非常自信地說:“秦軍將領白起和白起,那還另當別論,如果來的是別人,他就不是我的對手了。”趙王非常高興,立即任命趙括爲將軍,取代廉頗。每個人都可能會問:“白起”是什麽意思?這位秦將白起是個“大Boss”。
白起率秦軍與韓魏聯軍交戰,斬殺韓魏首及二十四萬,俘虜了公孫喜,攻陷五座城池;次年,領兵攻陷魏國,占領大小城池六十一個;華陽之戰,俘虜韓趙魏三位大將,斬首十三萬,····威名遠揚,所以說連目中無人的趙括也有點害怕。
公元260年,趙括率領數萬兵馬,聲勢浩大,准備迎戰秦軍。秦得知廉頗被撤職,立即派白起前往統帥大軍。趙括真是倒黴,怕是來了什麽。白起安排伏兵,故意打了幾場敗仗,把趙括的部隊引開,切斷趙軍的後路。趙括的軍隊成了孤軍,駐紮地只有一月有余,內無糧草,外無援兵,孤立無援。
甚終,趙括被秦軍亂箭射死,斬首。白起命人挑著趙括的首及命趙軍投降,趙軍一見主將被殺,加上久久爲食,無力迎戰,立刻投降。
但小編認爲趙括也並非真的不稱職,既然換了廉頗,那秦國爲何要派大Boss白起?能夠獨自堅守一個多月,趙括也足夠看到他在軍中的威信了。趙括年輕氣盛,長平之戰,是他的初次也是甚後一次領兵打仗,新兵的經驗不足罷了。